發布時間:2014-07-23
瀏覽量:2390
一、提高生物利用度
中藥細胞破壁后,有效成分直接進入溶媒,被機體吸收。而普通的粉碎顆?;蝻嬈?,多數細胞是完整的,其粒子由數個、數十個或更多的細胞組成,細胞內有效成分的溶出,必須穿過數個、數十個細胞壁才能進入溶媒被機體吸收,釋出速度是很慢的;而且相當多的有效成分,來不及穿過幾個或數十個細胞壁和細胞膜的釋放,就被排出體外,常常達不到有效的治療濃度。因此,中藥經超微粉碎后,粒度細微、均勻、比表面積增加,空隙率增大。藥物更易分散,溶解在胃腸液中,且與胃腸粘膜的接觸面積增大,停留時間延長,更易被胃腸道吸收。同時,中藥有效成分的釋出速度和釋出量,單位時間內人體吸收藥物有效成分的量,都比普通粉碎方法所獲得的中藥粉末高得多,大大提高了中藥的生物利用度。
二、提高療效
中藥通過超微粉碎后,細胞破壁率高,有效成分在沒有進入機體前就釋放出來,進入機體后,可溶性成分迅速溶解,溶解度低的成分也因超微粉末具有較大的附著力,而緊緊粘附在胃腸粘膜上,在體內停留時間長,有利于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,其吸收量大大增加。而用常規方法粉碎的中藥粉末,由于細胞破壁率低,顆粒較粗,對腸壁的吸附力弱,在腸內停留時間短,許多藥物粒子有效成分還來不及完全釋放出來,就被擠出體外,吸收量受到極大影響。因此,微粉中藥的療效大幅度提高。
三、微細粉碎的勻化作用
中藥大多數是復方成分,在細胞破壁后,細胞內的水分、油分及有效成分均完全暴露出來,使微細粒子表面呈現半濕潤狀態,粒子和粒子之間會形成半穩定的粒子團(或稱之為微粒),每一個粒子團均包含有相同比例的活性成分,這種結構會使中藥材各有效成分分布均勻化,各種成分均勻地被人體吸收,增強了藥物作用的效果。
四、提高中藥的質量管理
中藥材通過超微粉碎技術操作時,與藥中藥材細胞直徑相當大小的蟲卵、細菌及各種微生物,也同樣被破壁而死亡,從而減輕蟲害和微生物對中藥的侵害。中藥的微粉生產,必須按GMP要求進行操作,具有無菌、無蟲害、小包裝和規格化的特點,易于控制藥品質量。必然促進中藥生產的現代化、機械化和科學化管理。
五、節約藥材
中藥材通過超微粉碎后,細胞壁被破壞,有效成分呈釋放狀態,能被機體充分利用。中藥材經微粉處理后,用于治療的劑量會小于原處方的藥量,即可獲得原處方量的療效;根據藥材和粉碎度不同,超微粉碎一般可節省藥材30~70%,即能達到相同的效果,甚至提高療效,這樣就減少了給藥劑量,節省了原料資源的浪費,大幅度降低中藥材的消耗量。
六、便于攜帶
傳統的中藥飲片用藥量多,體積大,易散包。攜帶不便,若出差10天,要帶處方藥是有困難的,又沒有地方煎煮;而微粉中藥的用量僅為原處方藥用量的20~30%,且粉碎成微細粉末,裝入無菌的小包裝,攜帶就方便多了。
七、易于服用
傳統湯藥要先用武火、后用文火煎煮,時間較長;且大碗的苦味湯藥飲用十分困難。中藥經微粉化處理后,一般不需要進行煎煮,可直接用開水沖服;不僅可以減少有效成分的損失,提高藥材的利用率,而且服用也方便得多,還克服了服用苦味藥的弊端。
八、豐富和完善中藥的炮制技術
中藥加工炮制的目的之一,是使藥材質地酥碎,便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吸收,提高藥效。應用超微粉碎技術,使碾磨粉末沖服的藥材和中藥制劑達到適宜粒度,可更好地發揮藥效,大大完善了中藥的炮制技術。
九、改進中藥制劑的工藝
中藥丸、片劑、沖劑、散劑和膠囊劑的傳統加工技術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吸收;一些外用散劑甚至會產生局部的刺激作用。超微粉碎技術使中藥細胞壁破裂,有效成分易于溶出,同時其表面積增大,分散性、吸附能力、表面活性等都發生了綜合性變化;這些特性可明顯提高藥物的溶解度、崩解度、吸收率及生物利用度,增加口服制劑在體內的溶出和吸收,增強藥物作用的效果。使散劑有很好的分散性,利于涂布、附著,有效成分易于吸收,還可以減少局部刺激性。
十、開發新劑型
中藥新劑型的研究和改進,應當朝著、速效、長效、低毒及易攜帶,服用方便,易保管的方向發展;達到使用劑量小,吸收率和生利用度高,體內維持必需濃度時間長的中藥新型制劑,如微丸、滴丸、顆粒劑、注射劑、緩釋制劑、控釋制劑、靶向制劑,以及中藥全粉無輔料造粒、壓片等新劑型新技術。微粉中藥細胞壁破裂,有效成分被充分利用,可以滿足上述條件的要求,為中藥開發新劑型提供了物質基礎。
